舆情观察
AI模特“试衣”商品真实吗能买吗?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丁一

  法治日报记者 孙天骄

  小巧的面庞、无瑕的肌肤、完美的身材比,模特与身上的着装相得益彰,将服装衬托得更为合身、更显潮流……这是出现在某电商平台的一款商品图。但细细观察可以发现,试穿服装的模特似乎并非真人。私信店家后,对方爽快承认宣传图是由AI制图而成,“为了更好展现服装细节”。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个电商平台的不少商家已采用AI模特试穿服装展示商品。不仅如此,在电商平台上,还有一些店铺开始提供AI模特图制作服务,如“AI绘图模特生成”“假人换真人模特”等。

  用AI模特“试衣”图作宣传,呈现出的商品效果靠谱吗,消费者会买账吗?AI模特“试衣”图是否可以随意制作使用,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细节之处差异明显

  可能涉嫌虚假宣传

  AI模特“试衣”宣传图,衣服在模特身上严丝合缝,几乎一丝褶皱都没有,然而实物真的如此吗?

  记者近日以“精美套装”等为关键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进行检索,发现有不少商品的宣传图为明显的AI模特“试衣”图。这些AI模特比较明显的特征是,身材曲线明显,四肢纤细,五官极其精致有漫画感,背景多为虚化的纯色底色。

  例如,某电商平台一家有6000人收藏的店铺,居于店铺好评榜第二名的是销量超450件的套装,其商品图是由一金发碧眼的卡通头像模特呈现的,而套装和模特在照片中都像被柔焦(指摄影中使用柔焦镜头或在镜头前面加柔焦滤镜等方法,使拍摄的影像达到细腻柔和的效果)了,一眼看上去像是一幅漫画插图。

  记者下单该商品,收到货后打开发现,到手的套装和宣传图上差异甚大:颜色有出入,凭空多出来一块褶子,领口高度也不符。更令人无语的是,模特图上的衣服是落肩的灯笼袖,长度正好在手肘上方,而实物衣服的袖子却盖过了手肘,袖口也不能收紧。

  记者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某网店,一件以AI模特作宣传图、已售几百件的衣服,其评论区充斥着这样的评论:“可能是因为AI图,所以画上很贴身,但收到之后过于肥大了”“裙子上面都是褶子”“衣服的颜色和图中的不一样”。

  在社交平台上,“AI模特”词条下,不少网友明确表示不愿为AI模特买单,不少网友认为,用AI模特展示衣服会增加网购踩雷的概率。有网友直言:“都不让真人上身试穿,真的有人买吗”“AI模特和人类的头身比例不符,哪有参考性呢”“AI模特图生成后,实体商品也变虚拟了,真实性如何保证呢”。更有网友明确表示,“不会买任何AI生成产品图的产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孙颖说,人工智能在电商销售领域的应用,最好是真人模特或主播利用AI技术自动更换不同款式衣服进行展示。“目前AI制作模特图,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不能克服的障碍,在细节部位会有所不同,让消费者无法判断衣服的真实样子。”

  “AI模特图因为不能完全真实展现商品外观、款式、颜色、花色等客观情况,必然会涉及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违背了经营者对消费者应当承担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全面、真实、准确的义务,甚至有可能涉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孙颖说。

  制作成本低廉高效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为什么一些商家会愿意选择AI模特“试衣”图进行商品宣传?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一些网店为了节省拍摄成本。公开报道称,有商家将真人模特替换为AI模特之后,包括模特、摄影师等工作人员的费用及场地费、设备费等在内,当月成本节省了4万元左右。

  “一些中小商家往往请不起模特,或者做不到十分精美的拍摄,AI模特可以帮助他们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较高品质的产品展示。此外,一些特定拍摄需要外国模特等,选用AI模特会比现实中寻找一个合适的模特更方便快捷。”上述业内人士说。

  在相应需求之下,提供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功能的软件越来越多。相关软件生成AI模特图的方式主要为:使用纯文字描述、文字加图片、图片加图片的方式,即可一键生成AI模特“试衣”图。

  记者调查发现,伴随着商家对AI模特“试衣”图制作的需要,生成AI模特“试衣”图的服务也正在成为一些商家的主打商品。在某网购App上,记者以“AI模特生成”“AI服装模特代做”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出现了多个相关商品。

  在这些商品的详情介绍页面中,商家提供的服务包括:将假人试衣模型转换为真人模特、提供服装照片直接生成模特试衣图、可指定模特外形特征等。具体操作方面,多名商家均表示是用照片生成图片,“提供服装照片即可,最好是有假模或真人穿着的,效果会好些”“【最佳素材】模特图(假模/真模),多角度,多姿势”。

  价格方面,记者询问多家店铺得知,若让他人帮忙生成图片,3张到10张图片的价格在100元到300元不等。电商经营者还可以自行购买软件和学习教程,运用软件人工智能生成所需的模特图。

  记者选择了一家月销量4000多件的店铺,首单不到1元就可以体验一次“AI绘图代出图”服务。按照店家指引,记者提供了服装图片和“卷发少女”“可爱”“苗条”等关键词,几分钟后对方就给出了4张生成图片。

  这些图片中,模特长相均符合预期,甚至较为逼真,看上去与真人差异不大。但服装样式的相似度却大相径庭,除颜色外,领口设计、袖子长度、袖子收边、有无腰带、装饰品位置等均与原图差别很大。

  “您可以搜索下具体的关键词。”面对记者的疑问,店家表示可以通过限定关键词使得图片达到更令人满意的程度,“提供有真人或者假模穿着的图片,生成的效果图会更好些”。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网络空间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志峰看来,利用AI技术生成模特图是AI技术具体应用情景的体现,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批量高效率地生成各种模特图,甚至许多模特图都极具创意和美感,但生成的内容很难与现实模特一模一样,真实性、准确性都有待算法进一步发展。

  商家应尽标识义务

  警惕肖像侵权风险

  为规范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三部门审议通过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已于今年1月10日起施行,其中明确提到,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加强技术管理,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生成合成类算法机制机理。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具有生成或者编辑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功能的模型、模板等工具的,应当依法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

  规定还明确,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审议通过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于今年8月15日起施行。其中再次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

  “在电商领域,特别是商品和产品服务展示图的过程中,AI的应用趋势不可避免。”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研究员刘金瑞说,商家若使用AI进行商品展示,则需要遵守上述两部法律规范,充分告知消费者模特图是由人工智能生成以尽到标识义务,同时,还要符合适用场景的特殊监管规定,如广告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采用明显的动漫人物式AI模特图的商家,还是在社交平台上明确标榜自己拥有“高度拟人的AI模特”的商家,其在详情商品页面中都并未对是否为AI模特图进行标识。

  “平台负担监督职责,对于商家使用AI模特图,如果平台同时也是技术服务的提供者,则需要遵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运用人工智能推广宣传的行为理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确保平台秩序。”郑志峰说。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一些AI数据库中包含着海量人脸数据,一些AI模特图生成后可能和真人人脸具有高度相似性。对此,有网友表达了担忧,也提出了是否涉及侵权的疑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叶刚说:“如果商家通过AI生成的图片与他人的肖像具有高度的相似度,使得他人可以从该AI图片中识别出特定人的身份,则该AI生成的图片应当属于他人的肖像,商家在制作和利用该图片时,应当取得肖像权人的同意,否则将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

  郑志峰说,商家当禁止故意以违法的目的使用AI技术,如故意向人工智能提供一些违规的关键词,以生成一些涉及不良内容的图片,或是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的内容;对于正常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也需要负担适当的注意义务,确保生成内容合规,若发现生成内容涉嫌违规时应当及时向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报告。

上一篇:人民热评:擅闯罗布泊四人遇难,生命经不起    下一篇:为何“假”大学年年曝光,却一直存在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社论:创造美好生活 共圆伟大梦想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77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新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作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锐器
贵州对受处分干部开展常态化回访教育 重拾信心再出发
运河星谱:数字涟漪里的千年廉脉
勤俭廉善,家风流芳
聚焦民生所向,亮剑基层“蝇贪蚁腐”顽疾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第三届"复兴论坛""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以案为鉴明纪法 崇德尚廉育家风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多“下马走走” 别在“马上”不下来
廉政法制
青年派出所开展“忆军旅初心 聚共建合力”庆八一主题活动
国是大讲坛聚焦法治,付子堂系统阐释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成就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以法之名 陪你同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