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之窗
为官无为也是过 党员干部不能为己做官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近来读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一则故事令人感慨。

  有一个官员来到阎王殿,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只喝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更胜过你么?官员辩解道,我虽不为,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阎王怒曰: 不为就是最大的问题。

  为官不为,历朝历代大有人在,几成顽瘴痼疾,屡治不绝,成为当政者心头之患,更为群众深恶痛绝。五代时期,有个叫马胤孙的官员,被称为“三不开”,即“遇事不开口,不开印,不开门”;民国期间,谭延闿在主持当时行政院的会议时,常闭目养神,对讨论的问题从不置可否,人称“三不主义”,即“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人”。

  当前,为官不为者也不少。有的尸位素餐,对待工作不尽心不尽力,不积极不主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为了“保险”,对一些棘手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就躲,即使分内之责也推诿、扯皮;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好好先生”,既无积极进取之志,又无履行本职义务之愿;有的工作满足于“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凡此种种,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有些基层党员干部给这种蛰伏不为的现象找了些“难言之隐”:面对改革发展任务畏葸不前,找不到工作遵循;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心神不定;考核监督制度缺失,没有硬性约束;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积极性减弱……这些貌似无奈的理由,实际上是为了揽权弄权、明哲保身。因紧箍咒多而不干事,还是没有脱离开做“太平官”的思维惯性。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作为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既然国家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就要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为才有位,在位要有为,要有夙夜在公、寝食难安的劲头,心中时刻想着群众,用政绩和名声来检验是否“上不负国家、下不违百姓”。

  “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是职业的追求,也是做人的境界。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就是在深入群众中锤炼实干品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倡导“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是以“严”治“松”、用“实”去“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坚持向中央看齐,争当合格党员。清廉不清廉、作为不作为、实干不实干,始终是近些年来党的建设重要方面,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做领导、做党员、做人的要求和标准是一以贯之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从焦裕禄到谷文昌、从杨善洲到李保国,一批又一批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信念的领导干部行动在先,见贤思齐,我们没有理由懈怠不前。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总工会干部)

上一篇:让人崩溃的官场称呼    下一篇:政府“较真”,群众才会叫好
反腐动态
习近平的英雄观
人民日报社论:创造美好生活 共圆伟大梦想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77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新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作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锐器
贵州对受处分干部开展常态化回访教育 重拾信心再出发
运河星谱:数字涟漪里的千年廉脉
勤俭廉善,家风流芳
聚焦民生所向,亮剑基层“蝇贪蚁腐”顽疾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第三届"复兴论坛""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以案为鉴明纪法 崇德尚廉育家风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多“下马走走” 别在“马上”不下来
廉政法制
青年派出所开展“忆军旅初心 聚共建合力”庆八一主题活动
国是大讲坛聚焦法治,付子堂系统阐释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成就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以法之名 陪你同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