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之窗
让人崩溃的官场称呼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5日08: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官场的称呼,是没有课本、没有教程的深奥学问,口口相传,成了一门“官场称呼学”。在许多地方,不掌握这门学问,有些人就会吃亏。

  晚上打开电视,一条新闻片的字幕让我看后一愣:“南京××学院副校长。”我提醒制片人朋友:学院领导的职务应该是院长、副院长,而不是校长、副校长。

  制片人不久回复:他的身份是由院方手写提供的,院方的通稿也是副校长的表述。院方解释,他们在行政公文里统一写为“院长”,但是为了与二级学院区别,其他场合一般都称为“校长”。

  这个回复至少透露三个信息:一是难怪高校都急于升格,专科要升本科,学院要改名为大学,如果升不上去,口头上先喊起来,满足一下,譬如那个学院的“副校长”。二是,难怪有副处长在名片上注明“正处级”,有处长注明“副厅级”,生怕被人小看。三是,难怪高校的去行政化,任重道远,一个小小的称呼就有太多人纠结,如果涉及身份背后的薪酬待遇,那还了得!

  官场的称呼,是没有课本、没有教程的深奥学问,口口相传,成了一门“官场称呼学”。在许多地方,不掌握这门学问,有些人就会吃亏。下面举几个例子:

  其一,某服务机构,一把手和副手同姓,都姓王。宴会上,两人同时在场,称呼难办了,把“副”喊出来,可能有点扫兴;喊“大王总”“小王总”,有些调侃,事实上,“大王”还比“小王”年龄小。有人灵机一动,取姓名最后一字,明总,军总。幸好,这两字尚有差别。

  其二,某局党政分设,局长和党委书记互相看不起,互不买账。某日县委来文,党委书记签批,“请某局长阅处”,局长心生不快,我也是局里一把手,凭什么叫我阅处?文件自然束之高阁。其后某日,机关干部开会,书记主持,有意突出身份:下面请局党委副书记、局长×××讲话。局长面色铁青,话筒一推,拂袖而去。

  其三,某地正职官员,到龄转岗,另任上级政协某个专门委员会主任,但不驻会。春节前,某地举行团拜活动,现任领导一一看望本地离退休老同志。新闻通稿将他排在“老领导……”之列,“老领导”恼了:我还在政协任职,怎么不算现职?

  深入研究官场口头称呼的演变以及背后规律,估计谁都要喊“宝宝崩溃了”。

 
上一篇:中巡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够严格    下一篇:为官无为也是过 党员干部不能为己做官
反腐动态
人民日报社论:创造美好生活 共圆伟大梦想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77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镜头记录
中央依法治国办、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举办 “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授课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廉政教育
新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作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锐器
贵州对受处分干部开展常态化回访教育 重拾信心再出发
运河星谱:数字涟漪里的千年廉脉
勤俭廉善,家风流芳
聚焦民生所向,亮剑基层“蝇贪蚁腐”顽疾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第三届"复兴论坛""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以案为鉴明纪法 崇德尚廉育家风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多“下马走走” 别在“马上”不下来
廉政法制
青年派出所开展“忆军旅初心 聚共建合力”庆八一主题活动
国是大讲坛聚焦法治,付子堂系统阐释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成就
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以法之名 陪你同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