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体悟出最隐蔽的社交潜规则” |
你喜欢刷朋友圈吗? 我很喜欢。 甚至可以说是朋友圈重度用户,不刷不快。 可渐渐地我发现,微商、广告、新闻……越来越多碎片信息充斥着我的朋友圈。 朋友圈里分享生活的少了,负能量的多了。 看看这个人又升职加薪了,看看那个人又出什么大新闻了,人也变得浮躁、焦虑起来。 当一个人把很多时间浪费在关注别人上,就会很难专注当下的自己。 于是,我尝试关掉朋友圈一个月,竟意外地收获了许多。 从中,我总结出了这3点人际交往的建议,与你分享。
不必比较 摆脱同辈焦虑 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邻居的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角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日常做饭、带3个孩子、收拾房间,温馨又琐碎。 有一天,透过窗户,她看到对面邻居小夫妻—— 喝酒畅聊、唱歌跳舞、热拥接吻、高朋满座……生活多姿多彩,羡慕得不得了。
图源:短片《邻居的窗》 而反观窗户这边的自己—— 每天围着3个孩子转,处理家里各项事务,忙得焦头烂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那扇窗后的生活,让女主角的情绪越来越差。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邻居男人剃了光头,躺在床上,看上去状态不太好。
图源:短片《邻居的窗》 对面的女人常常心情沉重、掩面痛哭,再后来,两个人来到他们家抬走了一具尸体。 女主角蒙了,跟着下了楼,没想到对面的女人认出了自己,说:
图源:短片《邻居的窗》 原来,对面楼的男子得了绝症,知道时间不多了,夫妻俩一直在尽力快乐。 相比之下,反而是自己安稳琐碎的小日子,成了别人眼里拥有不了的生活。 平日里自己羡慕的人,其实正羡慕着自己,这是女主角从来没想过的事。 一扇窗,两个家庭,比较之下的幸福,像极了我们的朋友圈。 透过只言片语,外人能看到光鲜亮丽的生活,却看不到躲在角落里沮丧的日常。 生活就是如此,人们往往执着于和朋友圈里的人设比较,不在自己的所有中寻求快乐,却在别人的所有中寻找痛苦。
很多人从来看不见那些过得比自己差的人,只会看到过得比自己好的人。 于是,比啊比啊,比得越来越不平衡、越来越心酸、越来越焦虑。 “幸福源于不比较。” 如果此刻的你也深陷比较之苦,不如关掉朋友圈,不看,不想,不比较。
不必讨好 随心随意就好 前段时间,朋友A生气地跑来告诉我,她刚拉黑了我们的共同好友B。 原来,小A因为心情好,在朋友圈晒了两张自己的自拍照。 小B就在底下评论:长这么丑,谁给你的勇气发自拍? 开玩笑也好,真心挖苦也罢,小A一下子被惹怒了,直接拉黑了对方。 微信朋友圈里,藏着无数的社交。 发一张自拍,写一段心情,都少不了被人议论和评价。
图源:全景视觉 而且,朋友圈成百上千的联系人里,不一定都是朋友。 最开始,那里只有自己的知己好友,后来慢慢多了家人、亲戚、同学、同事; 再后来,加入了工作对接的客户、做微商的小学同学、街边随便扫码加的卖保险大哥…… 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的自留地,变得令人拘谨不安。 有些话你不能说了、不敢说了,也不愿意说了。 电视剧《凪的新生活》里,女主角是个特别善良的老好人。 察言观色和小心翼翼是她生活和工作中的全部状态。 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她甘愿做“背锅侠”。 一起自拍,即使自己闭眼了,她也不会多说什么。 每天都会给所有的好友点赞,生怕别人会说她的坏话,会把她撇开。 这样战战兢兢的社交关系太复杂,也太心累了。
图源:电视剧《凪的新生活》 其实,真正的感情并不是单单靠朋友圈的几个点赞就能维系。 不断讨好或者过度思虑的关系,是毫无意义的,也是不会长久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与其被不舒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牵绊,不如退出朋友圈,还自己一个轻松自在的心灵。 花时间去完善自己,无需刻意讨好迎合。 当你变得优秀,自然会有优秀的人来靠近你。
不必合群 保持清醒自由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低质量的合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人要学会独处,培养独处的能力。 朋友圈的断舍离,就是保持独处清醒的第一步。 在许多观众心目中,66岁的陈道明一直都是一股清流。 事业上,追求忘我,不断修炼自己,磨炼演技; 感情上,不喜应酬,忠贞不贰地陪伴在发妻身边; 生活中,热爱独处,看书、练字、弹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由自律。 内关己心,外察世界。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图源:全景视觉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只有在独处时,心灵才能游于天地之间,与生命、宇宙对话,发现世间万物之美。 人这一生,圈子不在于大,而在于合适,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真心。 《乌合之众》中谈道:
当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才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保持理性和冷静。 保持独处的意义在于,不因所谓的“合群”而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屑生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中,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 更不会同化自己,去换取泛泛之交的信任,而变得平庸和狭窄。 一直很喜欢一段话:
如果你也向往这样的状态,那我鼓励你当个不合群的人。 我相信这样的独处并不是孤单,而是一种成长。
写在最后 三毛说:
朋友圈也好,群聊社交也罢,无非都是维系一段关系的工具。 真正的朋友,从不在朋友圈里,而是在你的心里,在你的生活里。 关闭朋友圈并不是终极目标,停止对它的过度依赖、摆脱负面情绪才是。 回归生活的本质,多给身边人一些关注,静静去看一朵花开、品一杯香茶。 生活,就是在这种点滴的小事中变得幸福而丰盈。
图源:全景视觉 |
| 上一篇:一部有温度、有尺度、有厚度的法治剧 下一篇: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没朋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