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这些大学教材缘何遭吐槽?为评职称而攒,非为学生而写

        不久前,上过大学的人纷纷对高校教材开起了“吐槽大会”。其中比较集中的“槽点”是,不少国内高校教材普遍不太“走心”,或者说是不太用心,总是给人学者无趣、教者受累的困惑。这种感觉还相当普遍,并不局限于某所高校、某个专业。

        这些吐槽大都是直接点名批评,指出的问题也都是有理有据。比如这些年来网上吐槽最多的某教授编写的《C程序设计》,有人编辑整理了整整50页的纠正文档。其中很多属于基础性错误,有些错误代码敲上去无法完成编译和运行。对初学者来说,这会严重打击学习积极性。而这些错误直到发行1700多万册之后的第5版才做了修订,可以说对反馈回应相当缓慢。

        还有大学挂科率比较靠前的线性代数、量子力学等课程,其实跟教材的选择也有很大关系。总之,各个专业总能找出奇葩教材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东抄西摘,低劣的复制粘贴,最后千篇一律,搞得佶屈聱牙,让人望而生畏。有些教材之低劣,用误人子弟形容也不为过。

        相比之下,那些被吐槽的国内教材,总能找到相对应的更好的“平替”。而这种“平替”多数是国外教材,它们具备某些明显的优点。比如国内教材某些时候只会告诉你结论,或者是简单的基本推理过程。而国外教材则会一步步告诉你推理过程,还会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翔实、耐心、细致,生怕你看不懂。再比如国外教材常常图文并茂,让你读起来会觉得很有意思,增加了学习乐趣。

        不夸张地说,不少学科使用国内劣质教材,老师手把手地教可能学着很累,甚至是“学废了”。使用一些国外经典教材,没有老师教,自己都可以完成自学。事实上,很多学习能力强的人,就是不满足于学校指定的教材和教学,自己去找国外优秀教材和视频来自学的。

        造成这种明显对比和反差的原因,主要还是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国内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职称,首先面对的是教材的编审人员,然后是各个高校的选择,最后才是终端消费者——学生。学生是那个真正花钱的人,却又是最不重要、最不被重视的人。

        为谁而写,决定了一本大学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国外教材的编写,则需要直接面对读者和学生的挑剔。竞争直接由市场传递过来,学生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一本教材的成败。这样一来,教材编写者不仅面对的竞争更激烈,而且得到来自市场反馈的信息也更加直接和高效,迭代更新的速度也就更快。

        国内教材问题的反馈环路,明显复杂低效。编审人员不是教材的直接使用者,教材使用者的意见往往又无法直接反馈给编审人员。网络普及后,大家一吐槽,才发现这是整个高校教材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然而,吐槽归吐槽,问题并不会因此有多大改观。最多就是,大家都知道了更好的学习渠道。但是,多少教材费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正是缺乏了来自市场的直接反馈,不少教材编写者只能感受到教材被使用的好处,却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的惩罚,所以改进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说,一开始很多人编写教材的目的就“不纯”,就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去的。为了编写而编写,为了职称而编写。部分教材编审人员把关也不是那么严格,甚至还不如某些期刊严格,而且编辑、校对工作量巨大,又没有足够的激励,所以教材出现各种低级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外教材这一点做得更好一些,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下,一本好的畅销教科书可以让作者一辈子衣食无忧,教材为学生而写、为市场而写,大不一样。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国外教材普遍都很贵,美国一本中学教科书就要一百多美元,有很多学生用不起教科书。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中国的大学教材编写通常是由一个知名教授担任主编,然后由一个或者多个课题组来组成编写小组,最后每个人负责撰写其中的一章或几章。这其中主编的名气很重要,但他可能也是实际参与工作最少的人。而下面几个人完成章节的撰写,语言风格、趣味性都不一样,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当然也就很难保证。

        总而言之,积极性、责任心,这些东西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激励机制引导,基本就会沦为口号。这一点在国内教材质量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不过好在,互联网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真正想学东西的人总能找到优质的学习资源。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系经济学者)

上一篇:陈副教授的“成功学教育”,还是不讲为好|    下一篇:广东省茂名市原副市长黄权严重违法被开除公
反腐动态
引领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纪检监察机关持之以恒纠治节日"四风" 坚守节点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高唤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压实责任促进担当作为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以竹倡廉 清竹润检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制度根基
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河南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海南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天津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廉政法制
依规依纪对涉嫌违法犯罪党员给予处分
“两高一部”联合印发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指导意见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助发展
中央政法委牵头,首次对各省区市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中央督导
张军与36名相对薄弱基层法院院长座谈 强调 巩固脱薄工作成果 脚踏实地持续抓实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研究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中国方正出版社415室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403961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