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新形势下研究生学术道德提升路径探索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特别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是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既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攻克新难题、提出新观点、推出新成果,又要秉持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创造具有创新性、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重要成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生教育要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就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是研究生培养的主战场,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青年学生胸怀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时代洪流、融入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全面提升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立志为人民奋斗、为祖国奉献、为时代奋进,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布局。学科专业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石,是学生学习、科研的基础。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一级学科调整周期过长,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部分高校自设二级学科存在不规范、小而散等问题,亟待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高校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着力打造学科高峰,积极对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形成体现中国特色、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

       完善制度管理全过程。高校的科研水平不仅受到实验平台、创新载体、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影响,科研管理制度规范也是重要因素。高校制定并实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对坚持学术道德、规范科研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研究生评奖评优中单一的“科研成果论”也成为了学术失范的直接原因,不利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强调以质为核心,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促进研究生回归学术的创新本质;建立健全学术道德治理制度,做到预防有方法、判定有流程、惩处有依据;提供研究生申诉途径,保障其合法权益;建立监督执行制度,监督对象既包括研究生,也包括导师、高校;建立自查纠错体系,完善“预防+处理”“监督+自查”管理体系。

       加强教育引导全覆盖。研究生分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每个学科、每个方向的学术失范行为不一样、造成的影响不完全一致。根据不同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进行分层分类的精准教育引导。在教育内容上,既要讲清楚学术规范及标准、科研活动方式,又要讲透彻学术精神、学术责任,让研究生学有收获、行有指引。要讲好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把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科技界、教育界的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持续推进学风道德建设,引导学生认真学知识、做学问。讲好大批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抗疫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故事,展示他们秉持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的良好风貌,教育引导更多研究生立志做真学问、做深学问,把论文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开设“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公共选修课,给学生以专业指导,避免无意识差错。

       坚持“导辅结合”全方位。研究生导师队伍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所具有的思想品德、人格魅力能给研究生带来耳濡目染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唯有自身不断加强对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做好坚持学术规范和维护学术道德的典范,并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勤沟通,才能充分发挥出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作用。高校要注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致力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改进与完善,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新时代发展要求同步。导师要树立常学常新、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导学导研”意识和能力,到人才培养一线、思政教育一线、科学研究一线,既做专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要实事求是衡量、评价学术成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追求学术真理、实践学术创新,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内在道德标准。当前,研究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风建设工作已经成为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做学生的引导者、示范者,树立榜样与表率。要建立“导师—学院—辅导员”的学术思政专项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

(杨琳,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本文为2021年度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新时代下青年研究生科学道德研究及建设路径”〈21DJSZ35〉、2022年度常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生科学道德的本质探索及养成策略”〈YJK202203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坚定不移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    下一篇:廉政周报|警惕“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密集
反腐动态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考量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学习时间丨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青春力量
国企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及滥用职权相关问题分析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之约丨行走延安,感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廉政法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最高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
最高检党组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工作
公安部党委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 部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
国家安全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司法部: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立足职责实干笃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